军统“三剑客”只有沈醉安享晚年,另外两人下场凄惨

军统“三剑客”只有沈醉安享晚年,另外两人下场凄惨

1932年,在长沙文艺中学读初中的沈醉同高年级同学一起参加了闹学潮,最终被学校开除。

被开除的沈醉不甘心屈于人下,他选择投奔自己的姐夫

余乐醒

可就是因为这个人,让沈醉走上了一条新的道路。

当时的余乐醒并非凡人,他是国民党复兴社特务处上海特务区的区长,听命于戴笠。

在余乐醒的安排下,年仅十八岁的沈醉在上海复兴社做了一个交通联络员,也正式成为了一名职业特务。

余乐醒

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沈醉很快成为戴笠身边的红人。

沈醉究竟有多聪明呢,这里可以用一个例子说明。

有一次,戴笠致电余乐醒,让他把涉嫌变节的上海站特别行动队队长

徐昭骏

押解到南京。

这可让余乐醒犯了愁,徐昭骏可是比老板戴笠资格还老的黄埔四期的老人物了,偏偏他还生的人高马大,武力压制也不好下手啊。

没办法,余乐醒只好叫来沈醉,让他帮自己想想办法,或者多叫点人,绑了徐昭骏。

可年仅二十岁的沈醉听闻事情的来龙去脉之后并没有立刻召集人,而是从容不迫地跟余乐醒说:“不用姐夫,看我的。”

在沈醉的安排下,第二天,余乐醒叫来了徐昭骏,告诉他自己的小舅子,也就是沈醉,犯了事儿,上面要求给带到南京处置,希望徐昭骏能亲自送去。

徐昭骏自然不疑有他,当即出发了。

一路上沈醉都没有讲什么话,看起来真的像犯了错误一样。

可是到了南京之后,沈醉像换了个人一样,立马活蹦乱跳了起来。

对于他的反差,徐昭骏困惑不已。

刚下火车,徐昭骏就被团团围住,

这时他才恍然大悟,原来真正要被处置的不是这个少年,而是自己。

这个年仅二十岁的少年可谓借徐昭骏一事一战成名,深受戴笠的器重。

那么沈醉在军统究竟担任什么职务呢?

在当时流传着这样一句话,

“被沈醉盯上的人只有死路一条”。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沈醉每天都在琢磨怎么暗杀。

只要戴笠一发话,不管是杀谁,沈醉就能立刻拿出一套神不知鬼不觉地暗杀计划来。

然而尽管“无恶不作”,沈醉却是“军统三剑客”中唯一有“好下场”的人。

1949年12月9日,沈醉被卢汉扣押,这个“军统老人”本该接受人民的审判,可沈醉在紧要关头选择了戴罪立功!

卢汉

他并没有负隅顽抗,而是在云南起义之后协助卢汉进行了抓捕昆明特务任务。

1960年11月28日,沈醉作为第二批被赦免的对象,被人民政府特赦。

沈醉被特赦后,周总理特地设宴,他跟沈醉和其他被赦免的人说

“中国共产党从来不会计较个人恩仇,特赦你们是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希望你们以后能努力为人民做贡献,成为一个对人民有用的人。”

周总理的一席话给沈醉留下了深刻印象,而他的后半生也的确像周总理所期望的那样,努力在为人民做贡献。

1980年,沈醉到香港探亲,他的朋友劝说他留在香港享福,沈醉拒绝了。

“尽管大陆的确生活条件不如这里,可在大陆,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你们也要多回大陆看看祖国的变化。

祖国的分裂是我们这一代人造成的,自然也要由我们这一代人结束分裂,只有这样,才算对得起后代,对得起祖宗!

因为有了这种觉悟,沈醉的晚年生活十分幸福。

1996年3月18日,沈醉因肺癌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

徐远举和周养浩:曾经的西南红人、书生杀手,最终一个病死狱中,一个客死异国

同是军统红人,徐远举和周养浩的命运却跟沈醉大相径庭。

黄埔军校第七期毕业的徐远举曾经也是一路披荆斩棘坐上了军统要职的人物,在西南军政可谓红得发紫。

家境殷实的徐远举年幼时就能熟读四书五经,记忆力超群的他在1928年就加入了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随营军官学校成为了学生兵。

“九一八”事变

之后,徐远举被戴笠派往西藏开展情报工作。

徐远举

可是徐远举并没有熬到特赦那一天。

然而徐远举并没有高兴太久,由于他在解放战争期间做了太多坏事,残害了无数我党战士,而沉浸其中的徐远举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在解放战争结束之后,徐远举并没有像沈醉一样,及时止损,而是企图逃往台湾继续开展反共工作。

然而徐远举并没有得逞,1949年12月9日,徐远举被抓获。

狱中的徐远举刚开始并不服从管教,直到看到共产党对战犯的政策之后,才主动交代了自己的问题。

可是徐远举并没有熬到特赦那一天。

1973年1月19日,徐远举在狱中跟别人发生了冲突,受到刺激的徐远举在大冬天用凉水泡澡,结果在泡澡途中不慎跌倒,突发脑溢血,最终抢救无效死亡。

因此,徐远举成为了没有等到特赦的罪犯。

而被称为三剑客中“笑面虎”的周养浩,甚至都没有魂归故里。

1910年出生在浙江江山的周养浩,与戴笠和毛人凤是同乡。

1933年,在戴笠的介绍下,周养浩加入了复兴社特务处,开始了自己为期16年的特工工作。

周养浩以举止斯文儒雅而心狠手辣著称,是国民党军统内部有名的“书生杀手”。

1949年,受毛人凤的命令,周养浩企图在大西南地区布置大破坏,进行大屠杀,最终计划失败,周养浩在昆明被逮捕。

周养浩

周养浩被关押在白公馆,跟沈醉和徐远举等人共处一室,“三剑客”再聚首,却已是物是人非。

然而心狠手辣如周养浩,被捕入狱之后,因为沈醉“坦诚”时牵扯到了自己,周养浩怀疑他是在出卖自己,杀意顿起,抄起身边的板凳就往沈醉头上砸去,幸好受到身边人阻拦,才没有酿成大祸。

这件事之后,周养浩跟沈醉彻底老死不相往来。

然而周养浩在狱中的表现也确实不好,由于本身略懂法律,周养浩每次提审都企图为自己辩护,他的理由是自己只是奉命行事,并没有触犯法律,理应无罪释放。

基于这一点,他的遭遇跟沈醉相比,简直“惨不忍睹”。

沈醉是第二批被特赦的人,而周养浩直到1975年才被释放,是最后一批被释放的,他的监狱生活,长达26年。

对于最后一批特赦对象,中央方面也有特别规定:

“有能力的,可以安排适当工作;生病了的,和我们的干部一样,享受公费医疗;没有工作能力的,可以适当抚养;愿意回台湾的,我们给足路费,提供方便,支持你们回;到了台湾还想再回来的,我们也欢迎。”

周养浩选择去台湾。

由于返回台湾要接受审批,周养浩暂时到香港驻脚。

当时香港有记者采访他关于去留问题,周养浩说:

“我曾经参观过三次中国各地工业和建设,我对中国的建设进度是十分赞赏的,如果回台湾不会对我造成不利影响,而且我也不会被怀疑,那我会留在台湾,否则,我将再次返回大陆。”

然而周养浩并没有如愿去到台湾,当他兴致勃勃地准备好行李打算动身的时候,却遭到了台湾方面的拒绝。

当时正值蒋介石去世,此时这些特赦对象返台,势必会让人心生怀疑,所以周养浩也没办法,在挣扎了四十多天之后,依旧没有得到台湾方面允许的周养浩只能彻底放弃返回台湾。

走投无路的周养浩只好转战美国,投奔自己的小女儿。

可美国毕竟对于周养浩来说是异国他乡,尽管有自己的小女儿,可周养浩在美国过得并不快乐。

1990年,周养浩在美国病逝,满含乡愁,客死异国。

试想如果周养浩和徐远举都能跟沈醉一样,及时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为人民谋幸福中去,那徐远举也不会因为心气儿高而跟别人争吵,最终一命呜呼;

周养浩也不会因为一次又一次地“自我辩解”而错失被赦免的机会,最终等到最后一批被赦免却失去了回到台湾的机会,最终只能客死异国。

可历史无法被改写,曾经的军统“三剑客”,最后各有归宿,也是命运使然。

结语

曾经叱咤风云的“军统三剑客”,最终却只有沈醉一人得以安享晚年,其余两人一个病死狱中,一个客死异国,可谓凄惨无比。

如果另外两人思想没有那么顽固,那应该也会像沈醉一样,留下一段为人民办好事的佳话吧。

正如沈醉晚年所说的那样,一个人可以选择流芳千古,也可以选择遗臭万年,但最起码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而中国共产党教会了沈醉如何成为一个问心无愧的人。

中国共产党始终是宽容的,但宽容也有底线,特赦的根本是为了人民,能够真正为人民谋福利的人,就是一个堂堂正正、问心无愧的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