袖状胃切除手术引进我国已有十数年的历史了,然而它的演进过程你又知道多少呢?
减肥的方法成百上千,考虑手术减肥,往往都是在各种方法不奏效情况下的无奈选择。但你是否真的了解减肥的手术?以前,提到手术减肥,人们会想到抽脂,现在,更多人会认为是胃切除减重手术。但减重手术是否是最近才兴起的减重方式,是否必须切除胃的一部分?真相似乎并非这么简单。
要了解减重手术,就必须了解它的演进过程。最初,减重手术并非针对减重,而是为了治疗消化性胃溃疡。
1966年,减重之父梅森(Mason)和伊藤(Ito)注意到,消化性溃疡胃大部切除手术后,女性的体重往往会持续过轻,因此他们按照毕罗(Billroth)氏Ⅱ式方法进行胃空肠吻合。为防止胆汁反流,上世纪70年代改进为胃旁路手术。
针对胃旁路手术限制摄入为主、胆汁胰液与胃液分离的现象,人们想到了吸收不良联合胃限制性手术,由此诞生了胆胰分流手术。这种手术方式最初用于减重,大多是在进行胃旁路手术或者胆胰分流手术前先期进行袖状胃切除手术,是患者适当减重后再进一步的减肥手术方式。但是人们发现,袖状胃切除手术大约有70%的超级肥胖患者不需要再进行第二步的手术,因此,袖状胃切除手术逐渐被接受为独立的减重手术方式而受到重视。
1994年,威特格罗佛(Wittgrove)等人论证了腹腔镜胃旁路手术的可行性,经过一些小规模的开腹手术与腹腔镜胃旁路手术的对照研究,证明两者减重效果相当。
人们发现了胃旁路手术中胃限制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出现了各种改进的胃限制手术方式。80年代,出现了垂直绑带胃成形手术,以及威尔金森(Wilkinson)率先开展的胃束带手术。但前者的长期减重效果并不理想未成为主流,后者则在欧洲和澳大利亚等地,被认为效果几乎与胃旁路手术的效果相当。
随着减重手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袖状胃切除手术、胃旁路手术、胃束带手术已经成为当下主流的术式。而且,2004年,广东就已经有肥胖患者采用减重手术治疗肥胖症。
在3种主流减重手术中,真正进行“切胃”的,只有袖状胃切除手术。这一手术是将胃大弯袖状切除,保留100cc的胃容量,来降低胃饥饿荷尔蒙(ghrelin)的分泌,大幅度减少饥饿感来减肥。手术较简单、安全性高且并发症比例较低,同时不会影响食物的吸收,长期来看不会有钙、铁、维生素、贫血及骨质疏松等后遗症。此手术可以减少约70%的过多体重,效果介于胃转流手术及胃束带手术之间。
【注】戴晓江,医学硕士、副主任医师
中国研究型医院协会糖尿病和肥胖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分会肥胖症和糖尿病外科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医师协会微创外科委员会委员
擅长各种减重及糖尿病手术。师从我国著名的微创外科、肥胖症专家郑成竹教授;在微创手术治疗肥胖症及2型糖尿病方面,开展了大量的临床工作并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治疗水平居国内先进列。发表论文20余篇,SCI3篇,参编临床专著三部。先后主持参与省部级基金5项,进行糖尿病外科治疗的基础及临床研究;同时参与亚太地区肥胖及代谢外科医师协会多中心合作重点项目《亚洲糖尿病外科治疗多中心实验研究》
新浪微博:晓江医生